目前分類:網路溫馨小品 (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同事寄給我一篇文章「還好,我們生了兩個孩子」
在我餵母乳進入第N個瓶頸,加上生活上的繁多瑣事使得生理及心理都進入疲態的高峰
不啻是一道超級補氣丸
阡阡一向對年紀比他小的小朋友避之唯恐不及

v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「個人覺得值得推薦的文章,若有侵權再告訴我囉~~對於阡阡閱讀習慣的養成我真的有部分參照來作,字卡的部分則是完全破功,感覺阡阡不愛這種方式,所以改用讀故事的方式讓她熟悉語言與圖形,現在阡阡老是會纏著家人要求講故事,並竭盡所能挨到身邊來聽,那個模樣口愛極了......」

孩子是粘土,母親是陶藝家。————溫尼佛.史脫勒
許多教育理論都堅持某些特定的方法,否則就沒有作用。教寶寶閱讀則沒有任務限制,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穫,每天花費的時間不會超過半個小時,當然,你愈用心,技巧愈純熟,寶寶學習的速度愈快,效果愈好。

v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每晚8:00大愛台「關山系列~愛相隨」推薦~~~
請準時收看喔.....

林煒與田麗,著實花系列組合
但卻是詮釋在關山裡綻放溫馨的花朵的一對真實夫婦的故事

v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是個真實的故事﹐《家庭》裡摘抄(蘆荻口述> 連淑香整理)

一個個無情的誤解﹐紛亂了幸福的腳步。
當命運的死結終於用代價打開﹐一切都為時已晚﹐接婆婆來家安度晚年﹐結果卻背離我們的初衷﹐
結婚二年後﹐先生跟我商量把婆婆從鄉下接來安度晚年。

v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作者:游乾桂 教授
我在臨床做十六年,前幾年做的是精神病人,做精神病人對於我在做親職教育有很深的影響,因為精神病人其實是在囚籠裡頭不會回來的黑暗份子。 原先我跟很多人一樣,一直認為一個人會住到精神病院一定是腦袋秀斗,前半段的假設是對的,但是有一部份的假設是錯的,我們以為他笨, 事實上我在醫院裡頭看到很多孩子其實很聰明。
我在醫院曾經看到一個從台大醫科畢業的孩子,我花了很長的時間跟他接觸,他只要看到穿白袍的人走近,就會狠狠的瞪著對方,有時甚至會無預警的搥對方,所以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很怕他。我大概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可以跟他坐下來慢慢談,大概半年後他才能意識到我對他的關心。我常常利用下班時間去陪他下五子棋,也就是從這兒開始,讓我覺得很難過。我常在想:「一個這麼聰明的孩子,為什麼現在只能跟我坐在這兒下五子棋?」於是,我開始追尋他生命的歷程。
我從他身上發現兩個秘密:第一個令我驚訝的是──他從小學到高中從來沒有考過第二名。這讓我想到了金庸筆下的一個人──東方不敗,這時我才領悟到原來東方不敗指的就是一敗塗地。有人是東方不敗,但是只要一敗就會塗地,所以由中抽離出一個很重要的物質就叫做成功。有人十幾歲就成功,有人中年成功,也有人老年才成功,但是太早成功所代表的就是壓力重重。
孩子在成長的過程裡頭並不是靠第一名長大的,他要的是學習動機,學習動機及學習歷程比學習結果重要,但是我們現在往往只在乎結果,不重視歷程,這樣一來,對孩子而言就是壓力。我們期望孩子成績好,永遠名列前茅,而孩子就會想辦法保持第一,壓力因此而來。在心理學來講這就是「高期望」,但是「高期望」=「高壓力」。沒有一個人能夠永遠得第一,有一個專家勞瑞爾曾說:「我是物理學專家,所謂的『專家』就是在我的領域裡我會,其它的領域我就叫白痴。」但是現在我們要求我們的孩子全會,全會也就代表了全不會。所以一個人要演活自己,何謂演活自己?就是一個人演一個自己才能全心全意的演好自己,如果一個人分兩顆心,就叫做半心半意,一個人要學三樣好,就叫三心兩意,一個人要多才多藝、四項全能就叫做分明找死。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會,如果什麼都會就不叫「專家」。

v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作者:劉佩修

她,是台大教授柯承恩的女兒,26歲,只有8歲孩童的身高,小時智力發展遲緩,如今,衛斯理大學畢業,還繼續攻讀MBA。她說:電梯按鈕不會為我降低,但我的心可以升楊。天空才是我的極限!
命運的突圍者從來不把「放棄」當作選項。

v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